1000+活动案例,值得信赖!承接:会议会务、晚会年会、活动策划执行、演出庆典策划、演出设备租赁、视频拍摄制作、开业周年庆典等活动

  1. 独到的创意、出色的策划、强大的执行
创新力的庆典公司logo


会议资讯

演出精彩纷呈

作者:活动公司-庆典演出策划公司。来源:yanchuz.cn日期:07-28

观众在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楼前看戏

三意社《铡美案》演出现场

“我曾命五郎儿幽州探望,却怎么不见转回还……”乙巳蛇年正月初六,冬日暖阳高照,易俗社文化街区的露天戏楼上,百年易俗社的演员们将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的《金沙滩》唱起。苍劲高亢的秦声,带着豪气,敞亮而肆意地“落入”台下人山人海的戏迷中,激起千余人“好!好!好!”的热烈回响。

古城西安,正月新岁的春风里,一曲曲戏音浓烈的秦腔,渲染出这座城年味中最地道的底色。从易俗社文化街区到开元大剧院,从临潼区大唐华清城广场到幸福林带和平广场、高陵区昭慧广场……大秦之声中,是西安的年味,也是西安的情愫。

易俗社春节假期一天四开箱,演员说——

“观众看得高兴,咱这年就算过美了”

一方戏台,飞檐翘立,演员们唱起的不仅是历史苍茫,更是家国忠义。广阔街区,不设门槛,观众们黑压压挤满全场,有沉醉者闭着眼睛跟着唱和,有入迷者拿着手机进行拍摄,还有好奇的孩子,跨坐在爸爸的肩头,饶有兴致地看一番“白蛇与天兵打仗,气冲牛斗”。

春节里,西安年味浓郁,易俗社文化街区更是热闹非凡,百年易俗社从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底,在街区露天戏楼,每天安排两场面向市民游客的公益秦腔演出,剧目既有易俗社原创,也有经典名折,将秦腔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当夜幕降临,戏楼下的热闹“转移”到了隔壁的易俗大剧院中——易俗社带着《三滴血》《杨门女将》《白蛇传》等传统名剧,登上剧院舞台。在跌宕剧情与经典唱段中,易俗社掌门人、梅花奖得主惠敏莉携手众多年轻演员共同呈现的,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古老秦腔艺术不断被传承的生动展示。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咱们最忙的时候。”易俗社演员、演员队队长屈鹏告诉记者,易俗社仅在正月就要承担超过场的演出,演出地点不仅有易俗大剧院、易俗社文化街区戏楼,还有西安临潼区、延安富县、宝鸡渭滨区等地,“尤其是春节假期这些天,都是一天四开箱(曲艺专有名词,指一日演出四场)。”

“戏曲最大的特点是,它和观众有互动,有的人张口出声唱,有的人在心里默唱,就觉得很过瘾。”西安易俗社业务副社长陈超武认为,人们能从秦腔中找到共鸣,这也是许多西安人喜欢在过年看秦腔的一大原因。

“易俗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今年又是第一个‘非遗年’,所以我们特意推出‘易俗年·最西安——中华戏曲第一剧社春节演出季’活动。”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说,“这样能让更多人在春节期间看到秦腔、看到有质量的秦腔好戏。”

热闹的背后是秦腔人的默默付出。“演员们早上8点出门,坐地铁去临潼演出,演出完提着化妆包赶回易俗社文化街区,准备下午和晚上的演出,晚上点能回到家就算早的。”易俗社工作人员蒲先生告诉记者,演员们坐地铁,是为了更好地“控时”。“为了让演出效果呈现得更好,很多演员趁中午吃饭时间,还要磨一遍晚上的戏。”蒲先生说。

“后”青年武生演员杨帆今年没回老家过年,小伙子说:“春节的万家灯火充满欢乐,我更喜欢翻腾在聚光灯下的这方舞台。”屈鹏则感慨道:“看到台下观众们的笑脸,听到他们的掌声和叫好声,我就觉得累得值——观众看得高兴,咱这年就算过美了!”

剧场演出酣畅淋漓,观众说——

“戏演得好、让人过瘾”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聚在一起看场大戏,所寄托的不只是团圆的幸福,更是传承千年最朴素的情感、最过瘾的享受。

或与戏友们共聚一堂,或带着长辈看一场秦腔,热烈地讨论着演出的精彩之处——在许多西安人眼中,这是年的“仪式”与“圆满”。

1月日,西安三意社在开元大剧院连续6晚的大戏演出拉开帷幕。《龙凤呈祥》《火焰驹》《铡美案》《玉堂春》《杨门女将》……自此,每每夜幕降临,剧场内总是座无虚席。锣鼓响处,每一场精彩演出都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新春最美好的祝福。

唱、念、做、打满目精彩;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旦角“肖”派,生角“李”派等秦腔经典剧目流派艺术异彩纷呈,无不彰显着百年剧社的深厚底蕴。

迎祥纳福的《龙凤呈祥》中,名家新秀珠联璧合,将一出“三国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沉浸其中,直呼过瘾。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意犹未尽,情绪高涨,掌声、喝彩声久久不息。

“一代周仁,百年经典。”由梅花奖演员杨升娟领衔演出的秦腔经典剧目《周仁》唱响开元大剧院,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王同学在微信朋友圈激动地分享道:“奶奶在演员谢幕时反复说‘戏演得好、让人过瘾’。而我,能从演员们极具张力的演唱和动作中体会到动人的情感——好的戏曲剧目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带给人持久的精神洗礼。”

大年初五晚,西安三意社社长、梅花奖得主侯红琴,国家一级演员李康定、康亚婵、王战毅、马路路,著名演员李宁、肖文敏和著名旦角演员王瑛等,为戏迷朋友们送上三意社的看家剧目《火焰驹》。

演出散场后,记者见到陪父亲一起来看戏的观众王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广州工作,这几年每每回西安过年,都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陪父亲看戏。“我平时不太听戏,但过年回家必定要看几场秦腔,这似乎已经成为我和父亲的不言约定。俗话说‘无戏不成年’,秦腔演出对我来说,就像油泼面、泡馍一样,一听到就有家的感觉,没怎么看懂,也会跟着叫个好、流个泪。这是祖辈们的精神诉求,我想我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同样爱上它。”王先生说。

“大家注意回去早点休息,明天早点来,咱们再磨磨戏。”《火焰驹》演出结束,侯红琴卸妆后进行演出总结、交代第二天演出的注意事项,依旧忙碌不停。“秦腔作为艺术瑰宝和陕西人的乡音,很多戏迷对春节期间的演出都格外重视。我们在假期为大家送上演出,更要把控好每一个细节,一定让走进剧院的观众看到的是精品、品到的是艺术。”侯红琴说。

秦腔的艺术魅力得以彰显,游客说——

“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厚重”

“高陵演出,明天正式开始啦,欢迎大家前来看戏哦!”从1月日起,西演·青年团副团长、梅花奖得主张涛,就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变身为“宣传阵地”。春节假期,张涛在微信朋友圈日日“转播”演出现场,满目热闹。

从在高陵昭慧广场举行的秦腔展演,到在西安幸福林带和平广场开启的春节演出,作为国内秦腔界最年轻的专业院团,西演·青年团在蛇年春节期间,把大秦之腔密集唱进城市街区和热闹大集,唱进市民和游客的年味里。

西演·青年团针对春节期间举家观演多、外地观众多的特点,特意选取适合过年上演的团圆戏、热闹戏、传统经典戏、正能量戏,既能满足老戏迷的听戏需求,又能让初次接触秦腔的外地游客看得懂。

大量梅花奖演员助阵,加上青年团一众岁出头的演员们的青春活力,“老戏骨”与“新力量”配合默契,在舞台上尽情展现出秦腔艺术独特的魅力。

2月3日,在幸福林带和平广场,来自浙江的吴先生津津有味地听了好一会儿秦腔。“虽然我听不太懂秦腔的唱白,但是通过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我能感受到西安人的豪迈,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厚重,也让我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吴先生说。

“阿大(青海方言,意为父亲),你看,过瘾不!”2月3日,在张涛演唱时,青海游客杨先生支起三脚架,架上手机,给远在家乡的父亲做起了现场直播。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父亲都爱听秦腔,没想到在西安逛街也能看到梅花奖演员唱戏,“我听过张涛老师的很多戏,今天竟然见到现场真人版演出了,特别激动,这次来西安旅游的‘福利’真是好!”杨先生打趣地说。

秦声之中有秦味。当秦腔承载的一方水土与一方文化,随着音韵飞向四面八方,这是西安年,更是西安情。

文/图 记者 孙欢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推荐: 荆州 |合肥 |海南 |沈阳 |石家庄 |平顶山 |铜川 |果洛 |吉林 |海北 |六安 |十堰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9

北京深圳 广州 成都 重庆 武汉 苏州 天津南京 长沙 郑州东莞 济南青岛 沈阳 呼和浩特 合肥佛山 无锡宁波 昆明 大连福州 厦门 哈尔滨温州 南宁 长春泉州 石家庄 贵阳南昌 上海 常州南通 嘉兴 太原徐州 惠州 珠海中山 台州 烟台兰州 绍兴 海口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