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活动案例,值得信赖!承接:会议会务、晚会年会、活动策划执行、演出庆典策划、演出设备租赁、视频拍摄制作、开业周年庆典等活动

  1. 独到的创意、出色的策划、强大的执行
创新力的庆典公司logo


会议资讯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圆满竣工,11月30日举办庆典晚会

作者:活动公司-庆典演出策划公司。来源:yanchuz.cn日期:03-17

月日,记者从《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编委会获悉,历经八年的艰苦努力,凝聚着当代粤剧同仁心血的《大全》于今年月圆满竣工。

它的成功编撰出版,展现了当代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全套五卷封面

为庆祝《大全》这项重大文化工程圆满竣工,主办单位将于月日:,在广州红线女大剧场举办“此物最相思”(五)——《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

全套书籍分五卷,整理粤剧表演艺术

粤剧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集和整理记载珍贵的粤剧表演艺术史料和资源,为粤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填补粤剧艺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抢救工程。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于年6月正式启动。

在广州市老市长黎子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的关心和指导下,以倪惠英为主编的《大全》编委会团结汇聚粤港澳粤剧界艺术家及相关机构,组成一支专业精干的编撰队伍,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图、文、音、像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地翔实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把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扎实可靠的根基。

《大全》具有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特色,同时具有史料性、示范性的作用,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辞书、工具书、教科书。

《大全》编委会校对的部分书稿

历经八年,《大全》于今年月圆满竣工。《大全》主编倪惠英介绍,《大全》全套书籍共分五卷(《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非常厚重,内容十分丰富。全套书籍共有多页、多万字、多帧图片,还有多分钟视频和多段音频。

《大全》自出版以来,得到中国戏曲界和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年荣获“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奖”;年荣登“羊城十大好书”榜首;年全套书籍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年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大全》被国内戏曲权威专家誉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它的成功编撰和出版,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晚会设四大篇章,近位粤剧人献演

月日举行的庆典晚会,将以多种艺术手段呈现《大全》的丰厚内容和活化传承的成果,通过短小精悍、异彩纷呈的名剧名曲荟萃以及“唱念做打”表演,彰显传统粤剧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展示当代粤剧人的敬业精神、团结风气和艺术风采。

竣工庆典晚会海报

据了解,晚会汇集来自全省各大粤剧院团近位粤剧名家、新秀联袂演出。其中有位“梅花奖”获得者、数十位一级演员,还有来自港澳地区及海外的粤剧名家倾力献演。

晚会节目精彩纷呈,以四大篇章呈现粤剧艺术的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有“传统例戏篇”“传统古曲与经典唱腔篇”“传统南派技艺篇”“优秀剧目篇”,而尾声“继往开来”则展现粤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辉煌的决心和自信。

粤剧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资料图)

晚会开场前,主办单位将举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首发式,向相关粤剧院团、图书馆等机构和单位赠书。

【附】

庆典晚会剧透:名家尽出,经典呈现

主办单位介绍,本场庆典晚会演出阵容之鼎盛,堪称近十年难得一见;演出的节目也是粤剧里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看点多多。

【传统例戏篇】展示粤剧三大传统例戏

该篇章将展示最有特色的粤剧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天官赐福》《仙姬送子》,其中的“封相”和“送子”均以粤剧舞台官话演唱。看点是粤剧名家彭炽权首次饰演苏秦,将呈现他“官话”演唱和表演“坐车”的功力。

届时,岁高龄的粤剧名家叶兆柏,将联同梁耀安、丁凡、龙贯天、曾慧、梁淑卿、崔玉梅、李淑勤、陈韵红、麦玉清、彭庆华、黄伟坤、孙业鸿、李秋元、黄春强、陈振江、毕海荣、肖婉婷、莫燕云等一众粤港澳粤剧名家,以及饰演“胭脂马”的黄伟香将一一亮相。

《天官赐福》则以“男加官”和“女加官”分别登场,呈现独特的表演特色和喜庆祥和的场面,这也是《大全》挖掘整理和活化传承的成果之一。

粤剧传统例戏《仙姬送子》资料图

《仙姬送子》由黎骏声和倪惠英联袂主演。该剧源自昆曲的传统牌子,人物众多、场面热闹、寓意吉祥是该剧的特点。其中有一段粤剧独有的仙姬“反宫装”舞蹈表演,是该剧的一大看点。

【传统古曲与经典唱腔篇】红线女徒弟再现“红腔”代表作

该篇章将展示传统古曲与经典唱腔。其中,粤剧古腔大调《秋江哭别》由文汝青、李伟骢、李秋元、李嘉宜、吴非凡、林颖施演唱;“虾腔”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再进沈园》由罗家宝的弟子梁耀安、郭建华、李江崊演唱;“红腔”代表作之一、经典唱段《昭君塞上曲》则由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徒弟郭凤女、苏春梅、琼霞再现。

【传统南派技艺篇】表演高难度武技绝活

本篇章中,苏临轩、黄文意表演的“日月架”,彭庆华表演的“韦陀架”,朱红星表演的“桃花女架”,陈志超、梁卫国等表演的“降龙、伏虎架”均为粤剧的传统功架,其共同的特点是身段优美、动静兼备。

粤剧传统功架:降龙伏虎架、韦陀架、桃花女架(资料图)

“高台特技”和“南派武技”则由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和佛山粤剧院的一众青年演员表演。届时,高难度的“高台跶背”“跶烂枱”等武技绝活,硬桥硬马的“南派武技”,将展现出当代粤剧人的武打技艺和硬朗刚劲的南派武打风格。

【优秀剧目篇】演绎当代粤剧的剧目佳作

本篇章中,罗家英、白雪红、欧凯明、倪惠英、黎骏声、蒋文端等将分别演绎当代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帝女花》《搜书院》《花月影》《山乡风云》等剧目的精彩片段。

这些剧目中既有传统剧,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彰显当代粤剧的剧目佳作纷呈,丰富多彩。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胡群智

相关推荐: 鸡西 |绍兴 |丹东 |北京 |德州 |宜春 |潜江 |临沧 |淄博 |山东 |安徽 |遂宁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9

北京深圳 广州 成都 重庆 武汉 苏州 天津南京 长沙 郑州东莞 济南青岛 沈阳 呼和浩特 合肥佛山 无锡宁波 昆明 大连福州 厦门 哈尔滨温州 南宁 长春泉州 石家庄 贵阳南昌 上海 常州南通 嘉兴 太原徐州 惠州 珠海中山 台州 烟台兰州 绍兴 海口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