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活动案例,值得信赖!承接:会议会务、晚会年会、活动策划执行、演出庆典策划、演出设备租赁、视频拍摄制作、开业周年庆典等活动

  1. 独到的创意、出色的策划、强大的执行
创新力的庆典公司logo


会议资讯

良渚陶豆盘与“祫祭”典礼起源

作者:活动公司-庆典演出策划公司。来源:yanchuz.cn日期:07-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祫祭”典礼是中国古代将过世“先君”的神主安放在祖庙里,使其灵魂回到先祖身旁的礼仪。年,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钟家港南段考古发现一件陶豆盘内刻划的“三个绘画单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钟家港南段年的发掘》,《考古》年第1期),为探索我国古代“祫祭”典礼的起始年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陶豆盘为祭祀用礼器

这件被编为T⑦B:号陶豆盘内刻划的“三个绘画单元,由鹿头、圆头棒形器和鸟组成”。“连图成组”能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图画,被称为“图画文字”。这件陶豆盘底部刻划“由鹿头、圆头棒形器和鸟组成”的“三个绘画单元”,具有“图画文字”的基本特征。我国远古器物上独立存在的“刻划符号”的含义,大都与其载体的名义和用途相符合,可称之为“物象文字”(即“标识文字”)。它是中华先民“制器尚象”习俗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

陶豆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祭祀礼器。《说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毛传:“豆,荐菹醢也。”《国语·吴语》:“觞酒豆肉”,韦昭注:“豆,肉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郭璞注:“豆,礼器。”这件陶豆盘当是良渚先民祭祀祖先神灵的礼器。

“图画文字”与祫祭典礼

这件陶豆盘内刻划“三个绘画单元”的含义,当与其载体的名义和用途相符合,兹略作释读。

第一,“鹿头”是祭祀神灵的牺牲。这组“图画”左边的“鹿头”位于大“鸟”的左下方,作仰视状,刻划逼真传神。其构形与商代鹿觚铭文和战国天星观竹简“鹿”字作“

”“

”诸形相类同。故这里的“鹿头”,当是麋鹿的象形字。

麋鹿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牺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五牲”杜预注:“五牲,麋、鹿、麏、狼、兔。”“五牲”是指祭祀神灵的五种牺牲。这说明麋鹿不但是中华先民日常食用的美味,也是祭祀神灵时常见的供品。

第二,“圆头棒形器”与我国古代的“祫祭”典礼。这组“图画”中间“圆头棒形器”上的“圆头”,当是“口”字的变体。殷墟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的“口”字,或作“口”形,或作“○”形,通用无别。“圆头”下面的“棒形器”,构形与甲骨文“十”字“

”相类同。这种“十”字的构形,在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屡有发现。

特别是这里的“圆头棒形器”符号,构形与青海柳湾马家窑文化墓葬被编为M:号陶壶上的墨书“

”形“符号”和《说文·劦部》“叶,古文协,从口、十”的“古文协”字相类同。因此,这则“圆头棒形器”图画当是“叶”字的初文。

中国古代的“祫祭”礼仪。《说文·劦部》:“协,同众之和也。”《周礼·春官·大史》“读礼书而协事”,郑玄注引杜子春云:“叶,协也。”《玉篇·口部》:“叶,合也。”这说明“叶”有和合之义。“叶”,通作祫。《诗·小雅·正月》“洽比其邻。”《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引《诗》作“协比其邻。”《诗·周颂·丰年》“以祫百礼”,《经典释文》:“祫,本或作洽。”是其证。《礼记·王制》“祫禘”,郑玄注:“祫,合也。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说苑·修文》载:“祫者,大合祭于祖庙也。”这说明“祫祭”是“合先君之主于祖庙”的重要典礼。

第三,殷墟甲骨文中的“祫祭”记录。殷墟甲骨文屡见有“祫祭”的记录。例如:1.丁丑卜,行贞,宾父丁劦(祫),亡尤?(《合集》)2.丁未卜,贞,勺(礿)岁于劦(祫),冓(遘)?(《合集》)徐中舒先生指出:“劦”乃“协合之义,祭名,即大合祭之祫祭。”(《甲骨文字典》卷十二)这是商代晚期商王室举行“祫祭”的珍贵资料。

第1条中的“行”是祖甲时代的卜人。“宾”,《白虎通义·五行》谓:“敬也。”“父丁”指武丁。“劦”同协,通作祫。这条卜辞的大意是说,丁丑这天,贞人行进行占卜,恭敬地对父丁进行祫祭,没有祸忧吧?

第2条中的“勺”,读如礿。《礼记·王制》“天子植礿”,郑玄注:“周改夏祭曰礿。”《汉书·郊祀志上》载:“礿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冓”,通作遘。《说文·辵部》:“遘,遇也。”这则卜辞的大意是说,丁未这天贞问,岁终礿祭时举行祫祭,先君的灵魂能否与先祖相遇见?

可见,我国古代的“祫祭”典礼,至迟在商代晚期已颇为流行,而这件陶豆盘内刻划的“鹿头”“圆头棒形器”与之有密切关系。

“鸟”形图画与帝俊伏羲氏

这组“绘画”右侧的“鸟”形图像,形体高大完整,钩喙长尾,头顶有羽冠,应是全组图画的主体形象。它当是“俊鸟”和帝俊伏羲氏的象征。

中国古代盛行太阳神崇拜。《礼记·郊特牲》:“万物本乎天”,郑玄注:“天之神,日为尊。”《礼记·杂记下》说:“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周历“正月”即夏历十一月,“日至”即冬至,“上帝”即太阳神。这是说“冬至”那天要举行祭祀太阳神的典礼。

帝俊、伏羲氏同为一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常被尊为“太祖”(《文子·精诚》)、“帝”“上帝”和“大帝”(《周易·说卦传》《墨子·非命下》),具有“融祖先神、造物主和至上神为一体”的崇高地位。这种宗教观念早在炎黄时代就已形成,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纽带之一。

伏羲氏名义与凤凰崇拜密切相关。《庄子·大宗师》载:夫道“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成玄英注:“袭,合也。气母,元气之母。”《说文·人部》说:“伏,司也。”《说文·兮部》曰:“羲,气也。”这说明“伏羲”是主司“气母”和化育万物的神灵。《帝王世纪》载:“太皞庖牺氏,风姓。”甲骨文中风、凤同字。《山海经·南山经》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说文·鸟部》说:“凤,神鸟也。”这说明神话传说中的五彩“凤凰”,实由伏羲氏“风姓”的传说演变而来。

伏羲氏与凤鸟的名义相通。凤鸟因地而异名。《尔雅·释鸟》载:雉鸟“北方曰鵗”。《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杜预注:雉“北方曰鵗雉”。《经典释文》:“希,本又作鵗。”《集韵·旨韵》说:“鵗,雉名,通作希。”《路史·后纪》卷二引《风俗通》说:“女娲,伏希之妹。”可以为证。

帝俊与凤鸟的名义亦相通。《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有“帝俊之妻,是生十日”的神话。战国《楚帛书》有“日月俊生”的传说。“俊”,通作踆。《山海经·大荒东经》郭璞注:“踆,或作俊。”《大荒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即三足乌。”这说明天神帝俊乃是太阳的父亲,也是执掌天体的神灵。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的“金乌负日”图案,就是“三足乌”负载太阳运行天际的生动写照。这说明“日中”的“踆鸟”实即俊鸟,也就是太阳神帝俊的化身。

良渚文化玉璧上常见有“神鸟”图像。《说文·玉部》:“璧,瑞玉,圜也。”《周礼·天官·大宗伯》载:“以苍璧礼天。”璧为圆形,象征天。所谓“以苍璧礼天”,就是用玉璧来祭祀太阳神的礼仪。因此,良渚玉璧上的“神鸟”和陶豆盘上的“鸟”形图画,都当是中华民族始祖神帝俊伏羲氏的象征。

良渚文化先民对已逝“先君”的“祫祭”典礼,可能是由主事者念颂逝者的称谓,祝愿其灵魂升归天界。因此,这件陶豆盘所刻“图画”的大意是说:用麋鹿来作牺牲,举行“祫祭”典礼,祝愿过世“先君”的灵魂回归到始祖神帝俊那里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祫祭”典礼在良渚文化时期已经产生。

(作者系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 吉林 |周口 |银川 |南平 |保定 |安徽 |怀化 |南充 |铁岭 |孝感 |中山 |常德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6

北京深圳 广州 成都 重庆 武汉 苏州 天津南京 长沙 郑州东莞 济南青岛 沈阳 呼和浩特 合肥佛山 无锡宁波 昆明 大连福州 厦门 哈尔滨温州 南宁 长春泉州 石家庄 贵阳南昌 上海 常州南通 嘉兴 太原徐州 惠州 珠海中山 台州 烟台兰州 绍兴 海口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