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启幕|首个湿地公园里的“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启动仪式举行
启幕|首个湿地公园里的“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启动仪式举行
在过去的多年里,在自然荒野和人文世界中,视美文化传媒不断探索、传递新知,为千百万读者呈现或壮丽、或灵动的华夏大地,汇聚成“至美中国”的旖旎画卷。视美文化传媒将祖国大地,按照气候带及生态系统划分成了近个地理单元,每一个单元所建之营地,都应兼具自然人文的差异化之美。
常州溧阳市拥有两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一是为人所熟知的天目湖,而另一个,就是本次中国国家地理·长荡湖超级自然营地启动仪式所在地——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
4月日,中国国家地理·长荡湖营地启动仪式圆满收官,中国国家地理与常州市战略签约、中国国家地理·营地项目即将落地溧阳,因美而生、向美而行,多彩未来、令人期待!
结缘国家级文化IP,
至美中国留下常州注脚
长荡湖又名洮湖,系古太湖分化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跨金坛、溧阳之间,属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长荡湖现有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 米,湖容 1.1 亿立方米,属中型浅水湖泊。长荡湖湿地公园位于溧阳市上黄镇境内,现有湿地面积 .6公顷,湿地率为.8%。湖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水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湖盆平坦,湖泥肥沃。
这片湿地植被类型多样,以大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部分沉水植物为主,湖滨岸带成带状分布自然或人工种植的耐水湿乔灌木,如垂柳、杨树、水杉、枫杨、刺槐等乔木树种,碧桃、胡枝子、马棘木兰、牡荆等灌木树种。水域较深处分布金鱼藻、狐尾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千百年来,这里的水草肆意生长,这里的鱼类品种繁多,温润的气候,吸引了远方的鸟儿纷纷驻足停留。
未来,在这样的“地球之肾”上构建自然营地,将会是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看来,以营地为载体,实现人与自然的连接,最终影响一个人乃至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科学传媒机构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人的情怀与理想所在。视美文化传媒希望"把科学的内容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寻找差异之美。
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一直聚焦于自然和人文之美,致力于探索自然生态与人文审美的共建。未来,中国国家地理·长荡湖营地将围绕这里的地貌特色,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也为人们看见“至美中国”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以水为媒,相伴相生
芦苇荡里藏着鸟类天堂
“在营地的建设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利用好本土物种。”
根据观鸟爱好者们最新观测报告,年,这里共观测到的鸟类多达目科种,依赖湿地生境繁殖、越冬和过境停栖的水鸟有种。在过往的观测记录中,视美文化传媒能够清晰看到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红隼、普通鵟、白腹鹞、黑翅鸢、游隼和白琵鹭。这些鸟类主要活动于湖边芦苇荡等区域,它们的存在为湿地公园增添了动感与魅力,也是湿地公园生机的重要体现。
长荡湖水热条件十分优越、气候相宜。流域范围内沟渠河网密布、山圩交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生物及湿地生态。在这里,科学家们发现,夏季有上千只鹭科鸟类集群繁殖,冬季也有大量雁鸭类和鸻鹬类鸟类过来越冬。长荡湖夏季湖面及浅滩鹭科鸟类如白鹭、夜鹭、牛背鹭等集群繁殖,分布集中,数量较多。冬季越冬水鸟如鸭科及鸻鹬类鸟类及主要栖息于长荡湖西侧湖泊及浅滩中,且数量庞大。
只有在深刻了解自然后,才能更加敬畏自然。湿地作为地球生态环境的”守护者“,除了净化水质、调节洪涝,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改善气候条件,维护生态多样性和生物链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本之一。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事关人类长远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足够丰富的内容,才会让人们产生出行的动力,产生在此停留、生活、度假体验的愿望。视美文化传媒将继续坚持追踪新发现、新进展,再发现、再认识的原则,深入发掘长荡湖之美。
对鸟类的生态学、保护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科学问题的迫切研究,推动了未来华东区观鸟中心城的建立,这里将展开系列鸟类保护研究项目,和鸟类的全时间段监测工作。
未来,视美文化传媒将汇聚一群“技艺超群”的“探险家”,以科学的内核与科技的手段,推动中国鸟类保护和鸟类研究的发展。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为水生物专家、鸟类摄影专家、数字资产专家分别颁发聘书,未来将与共建专家携手,共同打造长荡湖营地。
通过集结国内头部文化艺术、文旅营地、自然教育团队等诸多力量,用内容将中国版图的辽阔与壮美赋予艺术化的表达,打造具有地理文化内涵、以湿地风貌特色为核心的科旅体验产品。